top of page
器度
以藝為設計
以器為生活
我們常在想該用什麼心態面對未來教育,作設計的都有些浪漫,心裡想的都是幾十年後的風景。
為了延續日漸凋零的臺灣傳統竹工藝,2017年暑假林靖格工作室,邀請三位實習生加入團隊工作,一同展開暑期學習計畫,特別的是,我們替這三位實習生打造不同以往的實習環境。
我們帶著大家深入竹產業的源頭,親身走訪臺灣南投竹山、草屯、田尾、台中等地,參觀竹工廠、與工藝師對談,學習製作的過程、瞭解竹產業的來龍去脈;也安排工作坊,讓實習生透過雙手學習工藝技譜,包含劈竹製作竹片、編織、烤彎等,以不同技法探討各種創作潛力;最後再協助他們創作出自己的作品,並且在實習結束之際替他們舉辦一場名為《器度-以藝為設計,以器為生活》創作展與座談會。
實習生計畫,本質是推廣竹工藝,帶領更多年輕學子投入竹工藝,以培育竹工藝人材的角度,帶領新生代歷經一趟竹藝文化洗禮,傳承同學竹工藝的細節與製作,在理解媒材的基礎下,以新思維顛覆傳統技藝,挑戰各種竹材創作的可能。
透過工作坊瞭解竹材與學習竹工藝
參觀竹材加工廠與竹工藝師工作室,藉以瞭解工藝師的工藝技術與探索工藝發展面向
透過腦力激盪、設計發想、繪製草圖等設計討論,決定其一做設計執行
模型製作、結構測試等,探討竹工藝設計新的可行性
《器度-以藝為設計,以器為生活》創作展與座談會
實習生協同工作室一起辦了一場展覽與座談會三位實習生分別來自台北、香港與台南,為期兩個月的時限內,扣除前三週的初學摸索,實際執行只有一個多月,三位實習生從熬夜畫圖、發想設計概念、執行竹藝作品,由起初對竹子一知半解到擔起傳承竹工藝文化的設計師角色,每一個過程都是成長。三個人的創作分別使用竹包管作工、竹積層材烤彎以及竹剖放射技藝等,發揮三種不同的竹工藝技法,作品的成熟度極高,以下為她們的作品。
《翩翩》翩翩是一件適合放在室內空間,或公共場合的藝術吊燈。作品是以竹積層材作為主體的創作,以兩個反對稱的水滴形狀作為造型元素,以線性構成了一個輕巧的樣貌。大面積的簍空效果,讓作品在照明時呈現出交織的陰影,特別是這件作品運用到竹材的彈性與韌性的特質,透過竹烤彎技法的製作、中間部分以180度反轉的接合方式,讓此作品富有輕快、飄然的感受,也讓這件作品突破了以往大家對竹燈飾的觀感。
《一把竹》一把竹利用一根竹子作主結構,把原始的竹管剖開分散成富有彈性的竹蔑,運用竹蔑內外層的交錯,塑造沙漏形態支撐整體結構,以竹顯現剛柔並重的特性。並藉由兩端竹蔑的相互交錯的設計與內外層顏色搭配;竹肉與竹皮肌理的差異,顯現一根竹子擁有的豐富特質,透過燈光折射、竹蔑圖案的投射盡顯臺灣竹工藝之美。
《結 – 花器》竹,性直、心空,堅硬且極具韌性,在過去,竹子被比擬為鋼,比起展現他的剛硬,結 – 花器更著墨於展現他柔軟的一面。本設計運用竹工藝「包管」技法,其亦剛亦柔的工藝特質,體現不同於既有的竹管包覆形式;將一根直挺的竹管烤彎,反轉一圈半的包覆並且固定於金屬管上,此工法除展現竹子的柔軟外,也讓竹子如同繩結般緊繫在物體上。
bottom of page